高分子化学家:李景晟先生

发布时间:2020-11-05访问量:22

人物生平


李景晟是有机及高分子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他长期从事杂环有机化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的研究工作,在有机锡聚合物、有机硅聚合物和磷腈聚合物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


1906年7月30日 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

1924—1928年 在金陵大学攻读二年后转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化学学士学位。

1928—1929年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29—1931年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任教。

1931—1934年 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4—1936年 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化学系任教

1936—1938年 任安徽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

1938—1941年 在四川江津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理化系主任.

1941—1949年 任中央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兼重庆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9—1976年 任南京大学教授、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副主任。

1976年10月10日 病逝于南京。


李景晟先生

接收新思想,求学报国家


李景晟,字真一,1906年7月30日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1915-1918年在安徽舒城县立第二小学学习,幼年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教育,立志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1918年在合肥工业学校(后改为安徽省第六师范学校)就读一年后,转学天津南开中学。1924年,考入金陵大学化学系。1925年五卅运动后,因不满教会学校崇洋媚外的教育,集体转学至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1928年从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赴美国留学。192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并继续在芝加哥大学学习。1931年入伊利诺大学学习,师从久负盛名有机化学家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那时在亚当斯教授指导下攻博的中国员工有袁翰青、钱思亮、张锦、邢其毅、蒋明谦、陈光旭等,这些后来都成为著名有机化学家。1934年夏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由于在杂环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被评选为伊利诺大学优秀论文。博士毕业后在亚当斯教授的推荐下继续在伊利诺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36年,李景晟为实现其科学救国的远大抱负回到祖国。


毕生从事化学教育工作,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


李景晟回国后,因深感家乡安徽的教育落后,到安徽大学担任化学教授,并任系主任。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0余年的教育生涯。

1938年,日军侵占江淮平原后,他西迁四川,先后任重庆国立编译馆编译员、江津国立大学先修班首席化学教员、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理化系教授和系主任。1941年任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和系主任,同时在重庆大学兼课。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校东迁,回到南京,继续任教于中央大学,并利用休假期,与金善宝、吴大榕等教授一起应邀到无锡江南大学任教,曾兼任化工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景晟继续在南京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过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和化学系副主任。1955年起,担任南京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江苏省第二届政协委员。1964-1968年,任江苏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3-196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景晟曾积极参加学会建设。从1934年起,他就是中国化学会会员,1947-1951年担任《中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编委。1949年后,他担任过南京市化学会理事长和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学会领导工作。1963年,他参加了全国高分子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这些活动,对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都有过贡献。

李景晟毕生致力于高等教育和有机及高分子化学的研究。他曾在8所高等院校执教,前后达40余年,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在解放前近15年的教员工涯中,他讲授过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分析、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制备及有机化学专题等多门课程,并编写了大量的讲义和教材。同时,他对某些院校的创建也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景晟在南京大学化学系担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后,从专业规划、教学作风、青年教师培养到科学研究、实验室管理等,都亲自过问。1958年起,他在有机化学教研室里设立高分子课题组,后来又毅然接受了组建高分子化学专业的任务,从长期从事过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化学专业转到高分子化学专业。

李景晟在担任教研室主任和副系主任期间,从团队队伍、科研选题、教学安排到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他都踏踏实实地做过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为了组织好教学和科研队伍,他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同时派遣年轻教师出去进修学习。

他曾经编写过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有机分析等讲义,其中《有机化学》经修改后曾作为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出版。60年代以后,他担任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分子丛书”的编委和科学出版社“高分子科学丛书”的编委。为了培养中青年教师,他不仅严格要求,而且热情帮助,并为他们修改教案和教材。


为有机锡、有机硅聚合物和磷腈聚合物研究做出贡献


李景晟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外,还长期从事杂环有机化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的研究。早年他从事过濮氏合成法 (Perkin reaction)和联苯衍生物旋光性的研究工作,后来又进行过杂环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发表了有关四氢噻唑酮衍生物等的学术论文多篇。1958年起,他就开展了防水布、防火布、含硅氧金属键的有硅化合物、SiC14改性酚醛树脂、含氯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助剂等方面的研究。成立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后,接受有关部委的任务,他领导开展了磷腈耐高温橡胶、含锡有机玻璃、防护涂料和防水布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他还组织力量,研究有机硅聚合物、定向聚合和高聚物力学性质、电学性质,建立元素高聚物中元素定量分析方法和差热分析实验室。他是许多课题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在总结成果和发表论文时,他总是坚持不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

李景晟身居系、室领导岗位,为办好系、室呕心沥血,从不计较这些工作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学术工作;在引进人才时能从大局出发,概不考虑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一生廉洁奉公,仗义执言。李景晟的这些优良品德,至今仍为众人所称道。


高分子教研室成立5周年全家福。左起第一排:余学海,杨昌正,李景晟,黄元富,曾成,王德芬;左起第二排:胡国有,曾绍基,周庆立,叶温温,夏小仙,华幼卿,孙嘉陵(进修教师),左起第三排:焦厚生,何纪元,顾庆超,林思聪,陈迪模,王里仁。注:朱永老师和王源身老师有事没有入镜。


本文源自顾庆超和余学海等老师撰写的回忆文章,并略加改编。




来源:南大高分子
编辑:HR
审核:蒋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