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家:朱永先生

发布时间:2020-11-05访问量:18

人物生平

朱永先生是二十世纪初叶出生的一代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青年时代留学海外,学成归国,执教化学,在南京大学勤勉工作,为化学系和高分子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批化学化工专门人才做出了贡献。
1918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靖江生祠镇。
1924-1932年,分别在靖江生祠镇私塾、靖江生祠镇小学、常州广益布厂内刘氏家塾及常州新坊桥小学读书。
1932-1938年,分别在省立常州中学(初中)、无锡匡村中学(初中)、省立扬州高中及四川合川国立四川中学(高中)读书。
1938-1943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理化系,后于1940年转学至武汉大学。
1943-1949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重庆猫儿石天原化工厂工作,后分别在上海民华染织厂、常州大成纱厂及香港大成分公司任印染工程师。
1949-1951年,留学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并获硕士学位。
1951,回国途中经旧金山时被美国移民局扣留,经抗议及交涉无效,乃以打工维持生活并坚持半工半读。
1953-1954,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 攻读读博士学位。
1954年8-12月,获移民局放行回到香港,同年冬天回到祖国。
1954年12月-1988年9月,执教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副教授、教授。

2005年11月16日,因病去世。




酷爱国学赤子心

朱永先生,字炳明,1918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靖江生祠镇。11岁在刘氏家塾读书时对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尤其喜爱古文诗词,国文成绩极为突出。1935年考入省立扬州高中读书,1938年考入中央大学,同年秋在中大师范学院甄别考试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列全院榜首。解放初期留学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学成后于回国途中在旧金山因学术封锁被扣留。在与美移民局交涉争取回国期间,朱永先生在旧金山附近做杂工维持生活的同时,坚持半工半读,其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有机化学、在加州大学学习俄文等,并于1953年9月通过资格考试进入俄勒冈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4年,经过艰苦斗争,朱永先生获移民局放行,即终止了学业,于1954年冬回到祖国怀抱。


  

情系化学名师课

  


1954年12月,朱永先生由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分配到南京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刚到学校投入工作,他便开设了《理论有机》课,他的讲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使员工容易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当年南京大学员工顺利应考留苏研究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朱永先生的特长是理论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合成化学,担任过“有机化学结构理论”、“有机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等课程教学,并自编了质量较高的教材。例如,1957年编写教材《有机理论》,1964年修订,由上海科技出版社约稿拟出版,后因文化大革命而终止。1958年1月,朱永先生完成了“有机物结构理论讲授提纲初稿(手稿)”,内容涵盖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合成化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学资料。60年代初,撰写有机化学教材约80万字,已交出版社并完成出版前一切工作,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排版。此外,朱永先生参加了南大编《有机化学》的旧版部分编写工作、《有机合成》第一卷及第二卷的译稿工作等。80年代初,朱永先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不顾自己视力严重衰退的状况,把国外当时迅速发展而国内尚属空白的学科内容“量子有机化学——HMO和PMO结构在有机和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主编为40万字的讲义,并对研究生、进修生和中青年教师讲授。在此基础上,朱永先生主持合著了《量子有机化学》上、下册,分别于1983年和1986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作为对外学术交流的专业教科书。书中对量子有机化学中的新进展及其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着重说明了如何应用量子化学近似计算方法来解决有机化学中的理论问题。书中引用了许多当年最新的文献资料,对有机化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水平、了解有机理论中的新进展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工作体现了朱永先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丰富经验以及在有机化学和量子化学方面的较高造诣。1981年8月,朱永先生代表南京大学赴美参加第六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在美期间,他认真研究美国教材特点,与台湾留美学者交流时多次阐明自己留美后为什么要冲破阻力回到大陆的观点,表明了大陆知识分子的一颗执着、忠诚、爱国的赤子之心。

任重道远传帮带

在教学的同时,朱永先生还坚持进行科学研究。朱永先生的早期科研工作涉及 “ИЗМАИЛЬСКИЙ生色理论的初步研究”(1957年)、“从棓酸制备新偶氮染料”(1959年)、“Et3Al•CH3OC6H5-TiCl4聚合呋喃”(1963年)、“乙苯连续氧化制备氢过氧化苯”(1975年)等。在与工厂合作研究方面,朱永先生主持了化工部重点项目“乙苯丙烯共氧化制备环氧乙烷和苯乙烯”,领导中青年教师和本科生与南京塑料厂进行合作研究,在环氧丙烷制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后,再与山东石油化工研究所协作打通了整个工艺流程,完成了数学模拟中试放大1000吨的设计工作,该项目于1976年在山东获鉴定通过。此外,朱永先生积极帮助丹阳化肥厂用当时国内最大的4m3中压釜进行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并于1978年初与该厂一起完成了一次开车成功的任务。1976年,朱永先生接任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学科教研室主任,任重道远,为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尽心尽力。他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不同方向的科学研究,如70年代末“丙烯聚合定向聚合物的研制”、80年代“新型涂料助剂——聚合物水包水乳液的合成及其相组成的研究”、以及“聚脲-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等,研究成果形成多篇论文发表。朱永先生于1981年2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到1991年间,朱永先生组织高分子部分教师参加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硅碳键防水解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研制,克服了当时资料匮乏、国外技术封锁的困难,群策群力,项目先后完成了实验室研制、小试及中试,并获国家化工部鉴定通过。该项目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大大节约了国家外汇。朱永先生教授还十分关注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化学人才的培养,不计报酬帮助工厂试制新产品,并代为培训科技人员。1988年9月退休后,朱永先生曾自出资金支持鼓励年轻人自主创业,感叹一代人“三十年来为此事,留佩弄影笑天痴”,并叮嘱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回馈于社会,“要抓住机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朱永先生教授领导的聚丙烯小组,前排右2为朱永先生教授

才华横溢家国情

朱永先生除了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外,还尽所能完成所承诺的工作。1956年参加民盟,担任过化学系小组长、南大支委委员。1981年至1984年间,朱永先生由江苏省政府任命兼任江苏化工学院第一副经理(未设正经理)。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朱永先生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江苏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轻工业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和南大侨联主席等职务,为江苏的化学化工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朱永先生敦厚儒雅,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着深厚修养和对诗文有创作兴趣的爱国学者。退休后,他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和创作,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并担任纽约四海诗社名誉顾问、靖江市马洲诗社顾问及中央大学员工诗社干事等。2001年6月,在他晚年出版的自传体诗文集《陋园偶笔》中,记录了历经沧桑有血有泪的诗篇,表达了藉蕴谦恭的传统道德和思想,体现了知识分子历尽苦难依旧为国家为学问工作不懈、世事谲变不忘缠绵于高雅敦厚的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朱永先生1988年9月退休后与夫人旅居美国,2005年11月16日,朱永先生在美国因病溘然长逝,享年88岁。

为朱永先生晚年锻炼打太极拳;右图为朱永先生在南大16舍乙楼2号的小院(陋园)中留影



本文撰写中参考了朱永先生的《陋园偶笔》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