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张礼和院士应邀作为南京大学“戴安邦学术讲坛”嘉宾,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从核酸药物的兴起讨论中国药物的源头创新之路”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黎书华经理主持,黎经理首先介绍了张礼和院士的简历和学术成就,然后代表学院向张礼和院士颁发了“戴安邦学术讲坛”纪念铭牌。我院郭子建院士及多个学科的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开始,张礼和院士首先概述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在药物原料、西药制剂等方面所面临的限制与挑战。相较于靶点有限的传统药物,核酸药物可以靶向几乎任何基因,具有强大的优势与前景。2016年核酸药物的兴起被称为全球制药领域“第三次浪潮”。张院士为大家介绍了包含ASO、siRNA、miRNA在内的各类核酸的作用原理,并基于近年获批上市的核酸药物,总结了核酸药物从概念到成药,从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s, LNPs)到GalNAc、脂肪酸修饰,从罕见病治疗到常见病治疗的发展历程。张院士指出,创新药物的重点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选择可能的“靶和治疗模式”的“Proof of concept”(POC)的研究,使成药性从不可能成为可能。报告结束后,张礼和院士同与会师生就肿瘤疫苗研发、核酸药物的载药体系及其功能调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张礼和院士简介:
张礼和,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64年-1967年作为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研究生,师从王序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有机化学)。1981年-1983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回国后,1983年-1985年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任副研究员,1985年-199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进行科研工作,1999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主任(1999-200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药学学科召集人(1998-2008),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1998-2006),IUPAC,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委员会委员(Titular Member, 2006-2009),亚洲药化学会主席(1998-1999),“Eur. J. Med. Chem.”副主编。现为FRSC Fellow;IUPAC Fellow;《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主编。
获得国内外诸多荣誉及奖项。获1990年日本Hoshi University名誉博士学位;1991年保罗•杨森-吴阶平医学药学奖;1992年美国密苏里-堪薩斯大学Edgar-Snow Professorship;1992年国际药联(FIP)Corlocon奖(Tokyo);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0年国际药联(FIP) 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 Scientists Award (San Francisco, USA);200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和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2008年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2009年亚洲药学会(AFPS) Nagai-Hisamitsu 杰出科学家奖,2013年北京大学蔡元培奖,2023年中国化学会生命化学成就奖。